今年輪狀病毒腸胃炎遲到了,入春仍應注意!
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康丹琪醫師表示,該院小兒科病房三月份以來,住院病童中有一半是因為上吐下瀉而來,嚴重者還有血便或是抽筋的現象,經大便檢驗確認為輪狀病毒感染。

其實每年冬天十一月起,就漸漸可見輪狀病毒腸炎的個案,高峰期在十二月、一月,多半為兩歲以下的幼兒;會先出現1-2天嘔吐、發燒的症狀,接下來則開始頻繁水瀉,約一週後停止。然而,今年的輪狀病毒似乎來晚了一、兩個月,二、三月才進入高峰期,而且影響的年齡層開始向上至七、八歲,症狀也稍有不同,故提醒家長注意此情形!
小兒胃腸科主任康丹琪醫師指出,這兩個月以來,小兒科門診常見幼稚園至國小二年級大的兒童,小朋友先是出現咳嗽、流鼻水等症狀,甚至氣喘發作,1-2天以後,開始劇烈嘔吐,甚至無法進食,需打點滴補充水分及部分營養。約過兩天後開始水瀉及腹痛,甚至血便或是抽筋(但是腦電波正常),大約4-7日後,漸漸止瀉回復正常。
康丹琪醫師也發現,有些兒童因為飲食選擇不正確,吃了太多甜食及牛奶,或是害怕腹瀉而持續一、二週只吃少量、清淡飲食以致營養不良,而產生持續腹瀉。同時,也出現親子間傳染的情形,有些家長在小孩腹瀉期間也被傳染了,出現了一天嘔吐、一天腹瀉,之後康復。
康醫師在此提醒家長,當幼兒出現上吐下瀉時,可先給予電解質水補充。若仍不改善,應至兒科門診檢查,看看是否需打點滴補充水份。在腹瀉其間的飲食先以流質或清淡為主(例如稀飯、 白土司或饅頭),之後再慢慢添加營養(例如雞肉、蘋果等);至於有嚴重腹瀉、腹痛、甚至血便或是抽筋者應住院治療。至於預防之道,康醫師鼓勵母親多哺餵母乳,不但可保護腸胃道避免感染,並可使患兒早日康復;另外無論大人、小孩一定要養成勤洗手習慣,避免病從口入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mil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